在一起刑事案件中,委托人在聘請律師時會存在認為不需要請律師、未到請律師的時候、請律師僅是走走程序等各種誤區。如何請律師、請什么樣的律師,決定著整個案件的辯護效果,刑事案件中請律師要注意什么。
誤區一:認為不需要聘請律師
刑事律師認為,信息時代,每個人都能通過網絡獲得大量的知識、資源,我們也曾遇到不少委托人,認為法律只是一些條條框框的規定,只要按步聚跟著走,普通人也可完成整個刑事辯護工作,并據此認為,根本沒有聘請律師的必要。
然而,法律是一門博大精深、專業性極強的學問,許多法學專業的科班生對法條的理解尚會偏差,更何況是普通人?況且,許多法律程序均是不可逆轉的,大多有利的辯護觀點也僅在刑事訴訟進程中的某一時間節點才能實現最優的辯護效果。譬如刑事律師常說,自被刑事拘留后的37天,是決定犯罪嫌疑人命運的關鍵時刻。普通人根本無法理解上述話語中所蘊含的法律法規、實務經驗,同樣也無法就此進行操作。若認為自己可以“依樣畫葫蘆”模仿律師進行辯護工作,這往往是害了自己的親人。
誤區二:犯罪嫌疑人未被逮捕就不必請律師
刑事律師曾辦理的不少案件,在初入刑事訴訟程序時,委托人會存在“我親人只是協助調查,不是犯罪”、“等真的被逮捕后再請律師吧”等不同的看法。但正是由于這些看法,導致案件進入辯護工作較難開展的困境中,甚至導致案件“爛尾”。
在某種意義上,刑事案件是一項“阻擊”工作,律師需要在不同階段作出不同的法律分析,提出不同的律師意見,一步步實現較好的辯護效果。因此,刑事案件中律師介入越早越好。實務中一些較為謹慎、聰明的委托人,甚至在聽到“風聲”、看到蛛絲馬跡時,便開始咨詢律師相關法律問題,并通過專項法律顧問委托律師提供法律服務工作,此時,律師提供的意見往往讓委托人、當事人獲益良多,不僅可以讓隨后的辯護工作獲得一個良好的開頭,甚至能夠讓事情在刑事訴訟進程開始前便完美解決。
誤區三:僅請律師前往會見一次
刑事律師認為,律師的會見工作并非簡單的溝通案情,更包括了對案件的整體分析、步驟、計劃等,會見一次最多只能了解事實的經過以及為當事人提供簡單的法律分析,并不能讓在押人員了解辦案部門的態度以及應對緊急情況的方法等。相對于委托會見一次,全程委托或按階段委托律師,能讓律師從大局上統籌安排辯護工作、一步步實現辯護目標。
誤區四:不對律師說實話
刑事律師表示,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委托人可能有各方面的考量或顧忌,在陳述案件事實或相關情況時,只陳述對自己有利的事實、隱瞞部分實情或認為某些事實不重要。然而,即便是對自己不利的事實,律師亦可據此分析、推測偵查機關對此的態度以及公訴機關可能存在的認定罪名的切入觀點;而在案件中,任何蛛絲馬跡均可能影響最終結果,因此并不存在不重要的事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委托人應詳盡地告知律師相關事實,以便開展工作。
以上便是刑事律師與您探討的有關刑事案件中請律師要注意什么的相關內容,如果您對此不清楚或者想更深入的了解相關內容以判斷自己的案情,可隨時咨詢刑事律師。